游客
题文

1755年卢梭把他的一部新著寄给了伏尔泰,但伏尔泰在收到书后回信说:“先生,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伏尔泰之所以有如此反应,最有可能是针对卢梭的

A.浪漫主义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契约国家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 民主共和 B. 贵族共和 C. 君主立宪 D. 君主专制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下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 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 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D. 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