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
A.细胞 | B.组织 | C.器官 | D.系统 |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
B.被动运输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
C.图中c可表示葡萄糖进入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 |
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
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 |
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 |
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 |
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 |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