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时间的价值》,完成后面的题。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出作者在本文中最主要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
                                                                                              
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4分,不少于50个字)

 
 
 
 
 
 
 
 
 
 
 
 
 
 
 
 
 
 
 
 
 
 
 
 
 
 
 
 
 
 
 
 
 
 
 
 
 
 
 
 
 
 
 
 
 
 
 
 
 
50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乙己》(节选)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 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 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 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 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 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 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 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划出选文中对孔乙己进行肖像描写的句子,并简析其作用。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一句中,“摸”字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秋天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待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孔乙己被打断腿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喜舍
张丽钧
①去石家庄公干,事情办得出奇的顺,凭空多出来一个晚上的时间,跟自己说:买本书看吧。
②便到楼下的小书店去选书。看到一本星云大师的《喜舍》,眼睛陡然亮了。翻书看时,发现内页有两处打眼的破损。便跟卖书的女孩说:“帮我找本新的吧。”女孩抱歉地说:“就剩这一本了。要不是有这两处破损,也早就卖出去了。不过,您仔细看看,虽说有破损,其实是不影响阅读的,两个洞洞都在空白处。”我笑问:“可以打个折吗?”女孩说:“对不起,我是为别人打工的,对任何一本书都没有打折的权力。”我按照标价,递给了她20元钱。
③整个晚上,我都在虔心聆听大师的教诲。精警动心的语段,在本子上做了摘录;禅意氤氲的插图,用手机拍了照片;博大深邃的思想,入心生根,永生难忘。
④书不厚,到23点,我已经全部看完了。“过河要拜桥”,遵从着星云大师的教导,掩卷之后,郑重将书捧于面前,恭敬地道了声谢。
⑤第二天一早,吃过了早餐,我拿着那本书去找那个女孩。初升的太阳照在女孩青春姣好的脸上,看得人心生欢喜。正埋头拾掇书案的女孩一抬眼,看见了我,也看见了我手里拿着的那本书,她惶急地说:“我们卖出的书一律不退不换的。”我笑说:“我知道。我看完了这本书……”不等我把话讲完,她就抢着说:“看完了也不能退呀!谁买了书都会看完的,要是人人都看完了就退,我们的生意还怎么做呢?”我说:“看把你急的,你倒是听我把话说完呀。我是说,我看完了这本书,觉得非常棒;而你的书店里就剩下这一本书了,再有人想买,就买不到了。所以,我就把这本书送了回来。我首先推荐给你看,你看完了要是觉得好,还可以推荐给别人看——当然,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再把它卖给喜欢它的人。”女孩的眼睛越瞪越大。最后她说:“你心真好!……不过,我可是一分钱都不能退给你呀!”我说:“我不要钱。至于我想要什么,你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了。
⑥告别了女孩,一个人拖着拉杆箱走在骀荡的春风里,沿路是开得正盛的樱花。我忍不住地想:那个女孩,究竟会不会去那本书中寻找答案呢?当她读完了那本卖出去后又跑回来的书,她还会是原先的那个自己吗?她会不会像我一样,有生命摆脱匍匐后御风而飞的感觉?或者,她根本就不会去读那本书,单会痴痴地想: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作者到底在书中施了怎样的魔法,竟可以让一本定价20元的书卖出40元的好价钱……不管怎样,那女孩定是欢喜的吧?当她下班回到家,跟父母谈及此事,她的父母像听传奇一般听着女儿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美妙故事,他们的心,定然也是欢喜的吧?而这些欢喜的根芽,缘于我一早临窗梳妆时一个小小的念头。我用“送书”这个举动为这本《喜舍》写了一篇不一样的“读后感”。我御风而飞的欢悦,无人能及。
⑦——亲爱的女孩,你找到星云大师给出的答案了吗?星云大师说:“惟有‘给’,才有好因好缘。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原载《燕赵都市报》2014.5.10.)
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写道,阅读完《喜舍》后“博大深邃的思想,入心生根,永生难忘”。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细节来证明作者已经遵循星云大师的教诲。
第⑤自然段中面对书店女孩的疑惑,作者回答说:“至于我想要什么,你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了。”读完全文,请你分条概括作者到底想要什么。
请简要赏析下面这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一个人拖着拉杆箱走在骀荡的春风里,沿路是开得正盛的樱花。
文中多次提到“欢喜”,请你结合文章,简要指出下面句子里“欢喜”的含义。
①升的太阳照在女孩青春姣好的脸上,看得人心生欢喜。
②不管怎样,那女孩定是欢喜的吧?
作者说:我用“送书”这个举动为这本《喜舍》写了一篇不一样的“读后感”。请你说说她有怎样的读后感?分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7分)
勇于“不敢”
乔兆军
①勇敢是一个褒义词,是一种值得肯定、赞扬的精神。然而,有时候“不敢”也不失为一种勇敢,而且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勇敢。
②十九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有名的决斗家。有一次,俾斯麦与科学家维磋因言语不和,向他提出决斗。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并不擅长决斗。
③决斗那天,俾斯麦大方地让维磋优先选择决斗武器。令人惊讶的是,维磋拿出两条事先准备好的腊肠,并解释道:“因为我是个科学家,所以选择腊肠作为决斗武器。这腊肠一条十分可口,一条却灌满了致命的细菌。”他接着对俾斯麦说:“来吧,你选择你的‘武器’,我们一起吃吧!”
④俾斯麦望着这两条腊肠,愕然半晌,生气地转身离去,有生以来第一次红着脸退出了决斗场。
⑤作为军人,俾斯麦不打无准备之仗,或许他不屑于以腊肠对决,但无论如何,维磋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化险为夷。维磋如果逞一时之勇,上决斗场彼此开枪射击,无异于蒙着脸面对死亡,倒不如以腊肠对决,或许还有险胜的机会。
⑥《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一个人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有所顾忌,则稳妥灵活。事实上,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既勇敢同时又勇于“不敢”的。
⑦《论语》中,子路问孔子:“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答:“我。”子路反问道:“我不是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呀!”孔子的“勇于不敢”,不失为金玉良言。
⑧《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快活?众人各抒己见,都不能令朱元璋满意,这时,一名叫万钢的官员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声叫好。
⑨“不敢”,它的深层含义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线,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和“不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人的“敢”,不该办的事敢办,不该拿的钱敢拿,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结果落得身败名裂。
⑩勇于“不敢”,与怯弱是不同的,它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原载《北京日报》2014.3.27.)
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选择、整合成一句话来回答。)
请你简明扼要地指出第⑦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答题之前,先在试题上将文章分层,并根据各层大意,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并把“论证思路”的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竞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我”家的生活明明非常拮据,可是为什么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小说总要通过人物的表情、语言来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请仔细阅读和揣摩下面的文字,并结合全文,回答如下三问。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请说一说,母亲为什么吓一跳?“这个人”明明是于勒,为什么母亲不说,还说是“流氓”?父亲指着女婿使个眼色,母亲为什么没再往下说?
【材料一】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材料二】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这两篇小说都从“我”的角度来观察世态人情,请分析两个孩子的形象,并说说以孩子为视角讲故事对主题的表现有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村庄的四季
雷晓婉
①有时候,当因生活而麻木的心之触角,伸向遥远的记忆时,脑海里,便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一条河流从村子中央流过,河水童话般清亮无比,连鱼儿的触须都看得清清楚楚,芳草萋萋,羊群雪白,少年的歌声穿越桑林,冲向云霄,村子周围的庄稼茂盛得近乎疯狂……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温暖起来。
②啊,故乡,童年的故乡,遥远的梦想,忆及总会有美好的东西纷至沓来。关于故乡的味道,四季中,不同的味道,开始进入渴望的鼻腔。
③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活泼地照在村子上空,这个时候,乡亲们开始做春耕的准备了。整个村子,已经被或白或红的槐花包围,甜丝丝的香气,氤氲着村庄里的甜蜜气氛,空气里,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酿出的槐花蜜,油亮暗红,一扯一根线,质量好极了。嗡嗡嗡的蜜蜂,怒放的槐花,原来春天的故乡,招蜂引蝶、流蜜溢香。
④夏天,庄稼恣意生长,整个田野,翻滚着生命的旺盛,庄稼的味道,热烈生动,扑面而来。里面既有高粱火红的青涩味儿,也有嫩玉米羞涩的甜丝味儿,更有饱满的大豆散发淡淡的豆腥味儿。所有的一切,混合成了一股生长着的浓烈的庄稼味儿。行走田间,风就会捧起庄稼的青涩味儿,往你的鼻孔里送,这是春季粪肥的力量和老农的精心哺育发挥了作用,庄稼排行站在地里,潇潇洒洒,汲取地气,慢慢积蓄着力气,等待秋后变化为五谷的香气,润泽人间。所以,夏天的村庄,庄稼狂舞、青涩味浓。
⑤秋天到了,天高云淡,自有秋的独特味道飘散开来。民以食为天,这个季节,正是晒大酱的好时候,把发霉的馒头扔入盆中,加上盐,就可以放在墙头,不管不问,任意晾晒了。民间的经验无比珍贵,比方说,这大酱须得凌晨端出,让朝露滋润,方才味道鲜美。果真,奶奶做的大酱,就比邻居家晚辈做的味道好。如果你在秋季的乡村走一遭,焦干喷香的庄稼秸秆在街道两旁,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天上的云彩少而静,白云悠然游走,恰似乡人的慢生活,活出生活的韵致,活出生活的精彩。被大酱味包围着的乡村,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田园。
⑥冬天到了,乡村也开始猫冬,放在土窖里的地瓜被取上来,丢在大铁锅里,炖上半个时辰,就有甜丝丝的地瓜香味顺锅沿飘出来,这个,得配上腌渍的老咸菜,才能吃得喷香。那老咸菜,用五香调料,一层菜,一层粗盐,码好腌上一个冬天,就是绝好的下饭菜。所以,咸菜那种奇异的味道,代表了冬天乡村真正的味道。冬之暖阳照耀着,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处,手捧大海碗,夹一筷子老咸菜,喝着冒着热气的地瓜稀饭,这是冬天乡村的味道,是地瓜稀粥老咸菜的农家乐生活的味道。
⑦乡村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是一种情思,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流泪、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愫,更是在心灵疲惫或麻木时,一种温暖、慰藉心灵的感觉。不过这乡村的味道啊,现在正离我们远去,逐渐愈行愈远。(选自《思维与智慧》)
上文被转载时,相关报刊编辑对其标题做了调整,改为“乡村的味道”。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调整吗?
从全文看,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作者笔下的乡村四季各有什么标志性的“味道”?请分别用简洁语言进行概括。
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
(2)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
探究文章结尾段落,说说上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