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5周年。这个15年,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完全同步的关系
③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历史的科学 |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如今,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创新
A.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 B.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 |
C.使人们的实践能力日益提高 | D.使人们认识的对象日趋广阔 |
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
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
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
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
2013年10月,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行。本届艺术节标志“祥和”取“祥和如意、和谐安康”之意,融合了山东宽厚质朴的民风、祥瑞和谐的社会风尚。“十艺节”标志设计告诉我们()
①意识源于艺术家的灵感与创意
②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