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在加强两国的沟通、理解和互信,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关系成为构筑21世纪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图一:1952年邮电部发行了纪19《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纪念》邮票
图二:1997年纳米比亚《上海公报25周年》纪念邮票——“尼克松访问中国”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建国初中美关系史上的哪一件大事?(1分)
(2)材料一中的图二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
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2分)
(3)除此以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2分)
(4)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
(5)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如图,英国科学博物馆展出的两个文物。
材料二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请回答:
(1)请指出图一和图二两台机器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2)请分别介绍以上两台机器在工业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泠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么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几百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的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材料二:
材料三: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出现的主要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NEW DEAL”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政与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一组在世界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的图片。
材料二:下列各图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基本趋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1和图2,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秩序”是什么?图3表明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的政策是什么?图4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二图2、图3、图4,你认为中国将如何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工业资本主义潮流是19世纪60、70年代的进步趋势。俄国和日本等国为此做出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亚历山大二世这么做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他们搞改革”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日本进行的改革指什么?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最能体现这场改革性质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3)这两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相同结果?
(4)俄日和英美等国选择不同道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