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体现了蒋介石访苏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 | 新经济政策 |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D. | 农业集体化政策 |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即"载明只为心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 )
A. | 发展近代工业 | B. | 允许土地买卖 |
C. | 加强中央集权 | D. | 生活习俗西化 |
据2015年6月5题《广西卫视》新闻报道,百色新火车站(高铁)已现雏形,将于年底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改善和便利百色老区人民的出行状况。这一福利的实现,源于19世纪一项重大发明,对这一重大发明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 | 瓦特蒸汽机美国 |
B. | 史蒂芬孙蒸汽机 美国 |
C. | 瓦特火车机车英国 |
D. | 史蒂芬孙火车机车英国 |
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精力来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最先获得本次"改革红利"的是农民,其得益于()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 | 国有企业改革 |
C. | 实行对外开放 | D. | 市场经济的推行 |
下图是1958年8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的一片通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
B. | 传统农耕技术的创新 |
C. | 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
D. | "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