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逐渐分离 |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曾国藩立稿、李鸿章会衔上疏清廷“今中国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为此洋务派举办
A.引进技术,兴办工厂 | B.派遣留学生 | C.创建海军 | D.兴办学堂 |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重视商业 | B.重视宗教的作用 |
C.重视军事实力 |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间 |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
产业工人 |
约10万人 |
约60万人 |
约200万人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经济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