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
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 B.北洋海军的参战 |
C.战争由朝鲜引发 |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御使大夫、刺史 | B.丞相、参知政事 |
C.郡县、行省 | D.太尉、军机处 |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 )
A.丞相 | B.知州 | C.枢密使 | D.通判 |
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比来护已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唐太宗认为 ( )
A.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 |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 |
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亡国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