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 )
A.买办资本 | B.日本资本 | C.民族资本 | D.官僚资本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 B.《论法的精神》 |
C.《社会契约论》 | D.《天演论》 |
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
A.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 B.17世纪的荷兰航海家 |
C.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 D.19世纪的美国工厂主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
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
①反对信仰基督教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③追求现世的幸福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