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内容涉及土地占有关系的是
①土地的最高限额法 ②遗嘱法 ③废除“六一汉”制度 ④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土地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
| 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
| C.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
|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
| C.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 C.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
|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
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 A.“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
|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
| C.改订新约运动取得大进展 |
| D.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明显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