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中后期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下列作品与黑色幽默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1978年后的最初几年里,香港和广东之间的交际语言是粤语,然而到1980年代末时,普通话渐渐成了新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上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
| B.广东和香港间的经济交往密切 |
| C.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
| D.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
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 机械工业 |
181 |
40.4 |
食品加工 |
22 |
4.9 |
| 化学工业 |
56 |
12.5 |
教育用品 |
37 |
8.2 |
| 电器工业 |
29 |
6.5 |
矿 冶 |
8 |
1.8 |
| 纺织工业 |
97 |
21.7 |
其他工业 |
18 |
4 |
A.战时需求的刺激B.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D.官僚资本的膨胀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中央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是基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开始调整 |
| 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
| D.发展苏堆埃共和国经济的需求 |
某画家目睹了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派 | D.现代主义 |
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土地革命→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余粮收集制 |
| B.土地革命→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 |
| C.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土地革命→农业集体化 |
| D.余粮收集制→土地革命→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