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结合更为紧密 |
C.景德镇是青花瓷的重要产地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
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这主要说明( )
A.三代的用人制度和分封制同源 |
B.秦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
C.九品中正制品评的标准由门第决定 |
D.科举制促进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 |
B.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
C.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 |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