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
|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右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
| B.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
|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 1896年②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可是大约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难以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 A.火烧圆明园 | B.割占宝岛台湾 |
| C.签订《辛丑条约》 | D.提出“二十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