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
|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
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这说明()
| A.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 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 |
| C.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 D.牛顿真实地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 |
史家认为,“欧洲人探险的动机是错综复杂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寻找基本资源和可以耕作的土地,以及寻找通往□□市场的新商路,再有就是热切的传播基督教。”材料中空缺的应是()
| A.中国 | B.印度 | C.亚洲 | D.美洲 |
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 |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
| C.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 |
“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 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 |
C.它是北宋时期 宫廷画的杰出代表 |
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