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
| B.发动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
|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
|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明朝时,统治者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严禁“愚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禁止“民间(制造)海船”,“禁民间用番香番货”,等等。上述法令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 | B.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
| C.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 |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
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湖南认为:“中国唐宋之时发生了从中世转换为近世的大变革。经济上,交换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下能支持其结论的是()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 C.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 D.政府特许广州一口通商 |
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旱”“涝”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 | 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 |
| 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 | 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
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 | 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 |
| 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 | 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