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到不自信,有的甚至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被誉为国宝级艺术家的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 京剧、昆剧、话剧、歌剧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派”表演艺术。她率先提出将粤剧改编为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想,并在2004年推出了《刁蛮公主憨驸马》,不仅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的殊荣,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中“坚持政府主导”的认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当前,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园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场面城镇化建设?
材料一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坚定不移地深化分配体制改革,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破除一切妨碍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让人们“共享尊严荣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二我省某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阅读情景,回答问题。
情景一:2013年3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审议和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等。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情景二: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微博这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形式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大显身手,“您织围脖了吗”也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流行语。一时间,“住房、教育、低碳、医疗”等各个社会热点浓缩成百余字刷刷地登上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两会记者的微博。
(1)情景一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哪些职权?
(2)情景一体现全国人大和一府两院是什么关系?
(3)情景二,“您织围脖了吗”表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政治权利?
(4)结合情景二,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的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而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人的一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可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乃至家长,所想都只是“升学”而已。要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只有认真量化国家教育方针,不折不扣的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摆脱“缠小脚”式的教育困境,才能使广大师生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被解放出来,实行“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正,走得稳,才能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所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也必然能为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钱学森大师那样的世界顶尖人才奠定坚定的基础,中华民族才能够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认识。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事实上,这一方案的起草工作早在2004年即已启动,九年间经历了多次艰难的修改和反复后终于出台,明确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
(2)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历经九年艰难修改方才出台。
材料三 2013年山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几十年间,铁道部始终保持着政企合一,政监合一、政资合一的体制以及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等问题,为此社会各界对铁路改革呼声很高。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不再保留铁道部,铁道部原有职能将一分为三;其中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发展;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此次铁道部改革坚持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