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八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易贯钱斗粟 易:交换 |
B.乃阴随之 阴:暗中,偷偷地 |
C.俟于嵎 俟:躲藏 |
D.会川苗骚扰会:恰巧,适逢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表明黔中儿是“好男儿”的一组是( )
①呱呱杂沓,几不可耐 ②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 ③众复按,虎仆
④虎颔下忽贯一矢 ⑤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 ⑥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B.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C.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D.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
译文:
⑵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译文:
⑶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⑧。今夫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
注:①瓠(hù):葫芦。②瓠落:大而平浅。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píng):浮。澼(pì):在水中漂洗。⑤蓬:草名,其状拳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lí):野猫。狌(shēng):黄鼠狼。⑧罟(gǔ):网的总称。⑨(lí)牛:牦牛。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
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
C.立之途,匠者不顾顾:顾虑 |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夭折 |
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相,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
C.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
D.庄子巧借惠子樗树的比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钩木必将待櫽栝④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荀子·性恶》)
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从:通“纵”,纵容。④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而有疾恶焉 疾:嫉妒。 |
B.合于犯分乱理分:等级名分。 |
C.是以为之起礼义起:启发。 |
D.凡性者,天之就也就:造就。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②然后出于辞让 |
B.①人之学者,其性善 ②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
C.①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②曰:是不然 |
D.①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 ②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 )
①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②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③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 ④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 ⑤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 ⑥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豫:游乐 |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打算 |
C.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说:通“悦” |
D.畜君者,好君也 好:喜爱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B.师行而粮食 |
C.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 D.从兽无厌谓之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②仰不足以事父母 |
B.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②今王鼓乐于此 |
C.①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D.①不得而非其上者 ②觉今是而昨非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已。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颜氏家训·治家》)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奢则不孙,俭则固 孙:同“逊”,恭顺 |
B.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厌:满足 |
C.后坐事伏法 坐:因……犯罪 |
D.主人愕然,俯仰命益益:增加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家无盐井耳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B.①俯仰命益,如此者再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C.①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D.①二石米为薄粥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施惠然诺,妻子节量 | B.后坐事伏法 |
C.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 | D.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孔子的两段话,说明了应该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 |
B.作者主张人民生活应该自给自足,又认为北方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则较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
C.南阳有个人,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而他本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发生了哥哥杀死弟弟的事。 |
D.文中运用例证法,举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为人应该做到施舍但不奢侈、节俭但不吝啬的道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天都
(明)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徐霞客游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陡者级之 级:凿石级。 |
B.悬者植梯接之 植:立(梯子)。 |
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壁:石壁。 |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了黄山特有的奇观。 |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