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 |
B.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形象 |
C.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副:帮助 |
D.谭民易白金,期会促,期:约定 |
下列句子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
①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②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⑤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⑥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②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
C.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
D.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
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送郭拱辰序
朱 熹
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然予方将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予于是有遗恨焉。因其告行,书以为赠。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损益:减少增加。
B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奇:奇怪。
C (郭君)不能久从予游矣从:跟随。
D予于是有遗恨焉遗恨:遗憾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访陶翁之遗迹
宾主尽东南之美
B 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 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 登玉霄以望蓬莱
问征夫以前路用“/”对文段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B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C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D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为一篇赠序类散文,篇幅短小,语言平易晓畅,但语浅而意深,显示出作者对古文的高度熔炼和吸收。
B首句“世之传神写照者”化用《晋书•顾恺之传》中的典故,巧妙地引出郭拱辰“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的高超画技。
C为了突出郭拱辰的绘画艺术,作者寥寥数言,先用两个“或”字“泛写”郭拱辰的绘画能到人所欲言而无法言的境界。后以他为“我”所作的两幅画像进行“实写”,言简而意丰。
D 文章第三段,写今后游览线路的设想,并叹息“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是为了抒发作者与郭拱辰之间的深厚感情,并交代写作的目的。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
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1.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①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 B.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C.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 D. 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乃不然,淫虐滋甚良乃入,具告沛公
B.向若高帝斥二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晷漏之不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以老疾还政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敬则家世代以孝义闻名,屡受表彰。他自己志向远大,品行高洁。高宗跟他谈话以后,非常欣赏他,尽管有人说他坏话,但高宗还是委以重任,先授洹水尉,后除右补阙。
B.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富国强兵,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施行仁政,最终导致亡国,可见为政者需要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C.武后执政之初立足未稳,鼓励告密大施酷刑,朱敬则当时没有提出批评。在武后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仁义诗书有时的确可以丢开,但有时却必须把它拿出来。
D.朱敬则为人正直,对张易之等奸佞权臣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受到世人的称赞。出任地方官,廉洁自律,不贪任何财物,回京时只有一匹马随行,家人甚至步走而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世宗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论:判罪 B.寻称疾归寻:不久
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执:司法官员 D.阁臣以老病对对:回答
10. 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再杖七人于廷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
B.不以臣等言为是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
C.乃再杖七人于廷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 |
D.慎知而谨备之李东阳见而嗟赏 |
11.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张璁等,他与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谏。 |
B.杨慎经常讲《舜典》,希望借其中“赎刑只适用于犯小错误的人”的观点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
C.杨慎讲究孝道,按礼为继母服丧,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去世后更请求归葬。但因禀性刚直,晚年深为世宗所恶,不过却受到朝中阁臣等的尊敬和袒护。 |
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
13.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
译文:
⑵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译文:
⑶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辄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及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索索:探求。 |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阅:观察。 |
C.故事,以兵完筑完:修缮。 |
D.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奉:供养。 |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元末避乱山中。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
B.年底往燕地运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
C.方克勤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
D.方克勤待人诚恳,贬谪的人经过郡里,他一定给予照顾。他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2)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