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