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2分)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4分)
(3)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2分)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集团气急败坏,叫不要“轻易放过这样的一个战争的机会”。对峙中国“就是要先揍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读本》
请回答:
(1)这则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经济冲突的原因?(请回答中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秦朝倾覆后,大家都把中央集权制同暴政混为一谈,认为汉朝政府应像周初那样实行分封制。高祖因此将大片领土将给旧部,分封诸王。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分权证明对皇帝是个威胁。汉初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创立一种集权形式。—【美】(Patricia Buckley Ebrey)《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到997年,宋朝政府每年制造8000万贯铜钱,为唐朝最多时的两倍半。到1085年,即不足一个世纪之后,铜钱的产量又增加近8倍,每年为60亿贯。与此同时,银两的使用也在增加,1120年政府就征收了1800万两白银的赋税。—【美】(Patricia Buckley Ebrey)《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分裂性最强的党争适于20岁的神宗皇帝(1067—1085年在位)继位并任用王安石彻底改革政府之时。王安石改变了核查田赋的方式,用新办法征集和运送特殊的贡税,并向农民发放有息贷款使其不再依赖与地主;将徭役改为交纳税银;整顿地方衙役;开设官办当铺;建立地方武装协助国防等。—【美】(Patricia Buckley Ebrey)《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汉初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创立一种集权形式。”主要是指汉朝实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经济发展在当时社会上的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4)当今我们可以借鉴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你如何评价?(4分)
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5分)
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
……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榴弹和坦克。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
材料二在不久的将来铀元素会变成一种重要的新能源。这一情况的某些方面似乎需要加以密切注意,如有必要,政府方面还应迅速采取行动。……这种新现象也可用来制造炸弹,并且能够想象——尽管还很不确定——由此可以制造出极有威力的新型炸弹来。
……我了解到德国实际上已经停止出售由它接管的捷克斯洛伐克铀矿出产的铀。它之所以采取这种先发制人的行动,只要从德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儿子冯·魏茨泽克参加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这一事实,也许就可以得到解释,这个研究所目前正在重复着美国关于铀的某些工作。
——爱因斯坦《为原子能问题给罗斯福总统的信》(1939年)
材料三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在战时团结一致的大国,现在却在解决和平的办法上分手了。世界被许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但事实上战争结束后恐惧却大大增加。世界被许诺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却面临饥馑,而另一部分人则养尊处优。各国人民被许诺获得解放和正义;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并且现在还在看到这样悲惨的景象:以“解放”自居的军队向那些要求独立和社会平等的人民开火,而用武装力量来支持那些国家里最能为既得利益服务的政党和个人。领土问题和权力之争,尽管已是陈腐了的东西,但仍然压倒了共同幸福和正义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1945年)
材料四我们在这里向你们提出的,是这样一个严峻的、可怕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要置人类于末日,还是人类该弃绝战争?
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
(1)根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希望美国注重研发原子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背景及思想精神。
(4)概述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社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