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 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 2460 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 1/3,并且每年还以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完成下列各题。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
B.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 |
C.冬季风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
D.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沙育草 ②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开采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④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
护田林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图10,回答:利马的年平均降水量仅21毫米,被称为“无雨之都”,对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秘鲁寒流的影响
③盛行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
④沿岸有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
对于利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房屋以平顶为主 | B.全年炎热干燥 |
C.街道上排水设施不完善 | D.利马降水少,但冬季多浓重湿雾 |
读图9,回答:导致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植被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
读图8“某四个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示意”,回答:四地区中复种指数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影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中农业产值构成最有可能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7“某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随经度变化”,回答:图中所示盐度最低处位于
①120°E②120°W③亚欧大陆西岸④太平洋西岸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盐度最低处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 | B.蒸发量小 | C.寒流影响 | D.径流影响 |
温度最高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 B.气候 | C.太阳辐射 | D.洋流 |
图6表示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该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 |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