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日:“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闵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节选《资治通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国阴事告齐也阴:秘密 |
B.使客醉者更溺之溺:用水淹 |
C.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微:略微 |
D.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亲:使……亲近;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私赐之金及牛、酒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B.此臣之所大愿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燕王欲结于君 |
D.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雎因为接收齐襄王的赏赐被人告发而被魏齐打断肋骨和牙齿,他装死并买通看守人而得以逃脱。 后来魏齐对毒打范雎感到十分后悔。 |
B.范雎深夜拜见出使魏国的王稽,王稽把他带到了秦国,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而范雎却以十分无礼 的姿态面见了秦王,秦王并未生气。 |
C.秦王多次跪请范雎赐教,表现出求贤若渴的诚意,最终打消了范雎的顾虑,范雎为秦王分析了秦国 发展方略的失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D.范雎以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为反面教材,劝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并 |
根据形势,各个击破,以取得霸权。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2)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为什么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仁矣”?你从“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看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译文: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手?传不习乎?译文: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③,不仁者远矣。汤④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⑤,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知:通“智”。②乡:同“向”,过去。③皋陶: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④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⑤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②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根据上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本章论述了与的问题。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孔子的“爱人”思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节选自《论语·雍也》)
子曰:“饭蔬食②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述而》)
注: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③曲肱(gōng):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①弑齐君,陈文子②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③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寸?”曰:“未知。焉得仁?”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①崔子:指齐国大夫崔杼(zhù),他把齐庄公杀了。弑:古时候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齐君:指齐庄公,姓姜,名光。②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③违:离别,离开。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已之,无愠色。②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在孔子看来,令尹子文和陈文子算得上“仁”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