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一些大城市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城市孩子上学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义务阶段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孩子上学却存在困难;一些民办学校管理不严,教学质量不高。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地区采取了“学籍、户籍”双证制度,要求报名高考的学生,必须同时有当地的户籍与学籍,缺一不得报考,同时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
【参政议政】2014年你最期待政府做好哪些实事?你认为身边的民生大事是什么?湖北省政府日前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征求意见表,针对2014年准备承诺做好的十件实事,向广大网民征集意见和建议。
(1)湖北省政府的上述措施,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相应的民生问题。请问,解决民生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是什么?
(2)请写出你最期待政府做好的一件实事,并说出你推选它的理由。
材料一: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14岁以下流动儿童的数量达1833万。他们在成长中真切地感受着身份差别和待遇差别。以下是流动儿童教育遇到的问题的调查情况
序号 |
流动儿童教育遇到的问题 |
百分比(%) |
① |
户口不在本市影响升学 |
26.8 |
② |
家长没有时间、精力、能力辅导孩子 |
26.8 |
③ |
入学受教育收费太高 |
9.8 |
④ |
孩子与当地人无法很好地交流 |
4.3 |
材料二:政府应更好地担负起为流动人口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政府应更好地担负起为流动人口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
(3)假如你身边就有流动儿童的同学,你将如何对待他们?
除了上述材料的措施外,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列举两个,2分)
材料一: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做出重要批示:“各种严重浪费现象的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举办“勤俭节约”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调查小组的同学公布了在学校食堂饭后发现的一些现象:
食堂的饭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馒头、大堆大堆的剩菜随处可见。几乎每顿后,就餐的同学们都能“制造出”几大桶剩菜剩饭。
(1)上述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这种现象,有位同学很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再提‘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材料二:2013年1月23日人民网报电:一场“光盘行动”正在我们身边进行。它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号召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光盘行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去践行,成为习惯自觉行动。
(3)为了响应“光盘行动”,你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合理消费?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又对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为我们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和弘扬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2)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的“障碍”有哪些?
(3)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努力?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李克强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武警消防官兵深入重灾区抢救生命财产,医护人员在恶劣条件下救死扶伤,各地志愿者纷纷涌向鲁甸,帮助鲁甸 。
(1)从材料中看到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什么是责任?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哪些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