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 m l 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 m l 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 p H <7,试管①中溶液 p H >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 m l ,逐滴滴加 N a 2 C O 3 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 H 2 S O 4 ,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 N a 2 S O 4 N a 2 C O 3 N a O H

推理2:含有 N a 2 S O 4 N a 2 C O 3

正确的是推理(选填"1"或"2")。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1)请写出实验1的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与拓展】

(2)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同学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表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实验2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通过胶头滴管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

   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当观察到    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Ⅰ、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很多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    

(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Ⅱ、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蚊虫叮咬时能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蚁酸化学名称为甲酸(HCOOH),熔点为8.6℃,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两种物质;(2)常温下,氯化钯(PdCl 2)溶液常用于检验CO的存在:CO+PdCl 2+H 2O═CO 2+Pd↓(灰色)+2HCl。

探究Ⅰ:蚁酸的酸碱性

【进行实验】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结论:   

【链接】当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你选择的是   (填字母)。

a.肥皂水

b.食醋

c.食盐水

探究Ⅱ:蚁酸的分解产物

【设计实验】常温下,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蚁酸应选择装置   (填"A"或"B");

【进行实验】将分解产物通入C处空瓶,实验中观察到D处瓶内出现灰色沉淀,结论:分解产物中有   ,同时可观察到C处瓶内的现象是   ,写出蚁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Ⅲ:产物的性质

【拓展实验】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K 2,打开K 1,点燃酒精喷灯,F处玻璃管内的现象:   ,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时H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在G处被完全吸收,分析该装置存在的缺陷:   ;然后打开K 2,关闭K 1,Ⅰ处装置的作用是   

某品牌干燥剂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剂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稀硝酸(HNO 3)具有酸的通性

【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实验分析】(1)干燥剂样品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显   (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是   

(2)生成气体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结论与反思】(1)若c处无现象,则该品牌干燥剂的成分为   (写化学式)。

(2)若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为2.87g;白色沉淀a的质量为1.2g。则干燥剂的成分为   (写化学式)。写出c处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过程中,过量稀硝酸不能用过量的稀盐酸代替的原因是   

"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秸秆用于制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 4,可能含有CO 2、CO。小霞与小明采集了某沼气池中的气体样品,探究该沼气中是否含有CO 2和CO。

【查阅资料】①CH 4+4CuO 4Cu+CO 2+2H 2O;CuO+CO Cu+CO 2②CH 4、CO均不与碱溶液、浓硫酸发生反应③CO 2不与浓硫酸反应

【设计实验】小霞与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1)为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小霞和小明一致认为: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气体样品,然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其目的是   。用装置F收集尾气,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   (填"b"或"c")。

(2)小霞想通过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和装置E增加的质量来判断混合气休中是否含有CO。小明表示同意并提出: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入一会儿气体样品,以排出装置D内残留的反应生成的气体。

【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沼气中含有   

(2)反应结束后,测得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3.2g,装置E增加的质量是1.8g。说明沼气中   (填"含"或"不含")CO。

【拓展与延伸】秸杆不仅可制沼气,还可以造出板材制作家具。对比焚烧秸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答一条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