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巴尔托洛内于2014年1月23日应邀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与其会谈时指出,中国全国人大和法国国民议会有很好的合作传统,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希望双方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法关系、中欧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材料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12月26日悍然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良知严重挑衅。我国对此进行强烈谴责和强烈抗议,欧盟也批评日本此举“无益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改善与中韩两国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法国国民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我国与欧盟为什么都持反对态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民主集中制原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1:2012年以来,中央企业保持了生产经营总体平稳运行。1——11月,中央企业实现 营业收入20。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1。1万亿元,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已交税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高出全国同期税收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截止11月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材料2:根据国资委规划,“十二五”期间,央企数量将减少到30——50家。2012年3月9日,国资委副主任表示,将继续推进央企重组,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擦产业集中度。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央企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企业?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2)你如何看待央企数量的减少?

快捷便利的网络化铁路交通将加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宜昌正加速形成“一小时黄金旅游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省市旅游部门透露,迎合汉宜铁路的开通,己设计出了多条汉宜铁路黄金旅游线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假如你是湖北某旅游公司的经营者,你将如何抓住机遇促使企业做大做强。

蛇年伊始,从高端化妆品到景区门票,从肉禽蛋奶到洗车保养,市场响起“涨声”。专家分析,2013年导致物价上升因素增多,中国物价上行压力仍不容忽视。有专家预计,物价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12年12月以后,由于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而南方气温普遍偏低,对蔬菜生长和运输均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天气转冷,肉类消费需求增加。实实在在的成本上升亦是物价上涨的长期推动力。今年生产成本的上升,包括原材料、燃料、流通、经营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走高,都对物价上行形成压力。
材料主要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 “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4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12项大奖。
鲁迅文化奖是中国唯一以鲁迅命名的文化大奖。它以“为中国发现创造的力量”为宗旨,以“坚持公正与独立的评判”为原则,传播多元、开放、自由的价值观,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以期为中国文化领域树立标杆、指引方向、凸显价值。该奖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综合门户网站的创始者,搜狐素来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鲁迅文化奖之设立,正是为此。文化奖既以鲁迅命名,必将继承先生之精神:于对象,则服务国人;于取向,则关注现实;于态度,则开放创新。
材料二:鲁迅先生作为文化思想界的昆仑巨擘,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面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他以洞悉世事的深邃眼睛,批判国民性的犀利笔触和刚直不阿的个性,“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拷问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鲁迅精神”是一种百折不回、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人为生存、解放而奋斗的一种民族精神。鲁迅的“立人”,就是要培养这种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大意为,中国人历来安于现状,对于旧状况、老习惯,哪怕是腐朽没落的,总是心平气和的。委曲求全,对于新的机遇、新的创作总是愁眉苦脸,求全责备。
(1)阅读完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说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倡导什么样的文化创作精神?
(2)搜狐等互联网门户在传播中华文化有何独特作用?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