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至15日,二十国集团(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事务研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该会是在2014年APEC东道主中国及2014年G20主席国澳大利亚支持下,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体现中澳两国紧密合作关系,加强G20和APEC在促进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及抗风险方面的协调。中国和澳大利亚G20事务协调人、APEC事务高官及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经济体的学者出席研讨会。这说明( )
A.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的利益融为一体
B.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C.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国际组织是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决定力量
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④低碳生活要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得知了国家拟推行阶梯电价的消息,消费者小张在咨询几款电视时,除了价格之外问得最多的就是耗电量。这反映出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 B.勤俭节约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消费观 |
C.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 D.使用价值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
截止到2012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据此回答题。在下列对物价上涨可能造成的影响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 ②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③居民投资收益一定减少 ④市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如果居民收入不变而粮油食品价格上涨,则可能会引起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的
A.不变 | B.减小 | C.增大 | D.不确定 |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假定当M商品的互补商品的价格下降20%时,M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10个单位;当M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上升20%时,M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10个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M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20%、替代商品价格上升20%同时出现时,M商品的需求量
A.增加30个单位 | B.减少30个单位 |
C.增加10个单位 | D.减少10个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