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五”规划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他们还了解到当前我国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用户单位的岗位设置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等。
请你就“十二五”期间如何缓解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向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积极构建“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在现有市、镇(区)、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把村(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割成更细化的网格。来自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的网格文化员,一方面积极配合实施“送戏”、“送影”、“送书”、“送展”、“送报”等“五送”工程,另一方面还向群众传递文化信息,引导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组织群众自办文化,建设群众文艺团队。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既落实了政府的“送文化”,又推动了群众为主体、政府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建文化”。
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阐述既要“送文化”,又要“建文化”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亨廷顿炮制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而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甚之,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西方记者向你提问,要你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评论,你将如何回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认可度和需求量明显提高。
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美元大幅贬值,不少国家在美元储备和国际贸易结算中深受其害,人们深刻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的弊端,坚挺的人民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也直接扩大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央行与20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的结算、投融资、储备货币等作用液逐渐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提速期。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某市以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为契机,积极开展立法协商探索:2012年,该市政协经过调研,完成了《关于开展以治理PM2.5污染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调研报告》,并向市委提出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建议案;2013年11月,市委发函邀请政协对“条例”提出建议,市人大据此对“条例”草案中的83处进行了修改;2014年1月,市人大表决通过“条例”。至此,该市历时两年的立法协商探索,完美收官。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标志性事件 |
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市政协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
|
市委发函邀请政协对“条例”提出意见 |
|
市人大表决通过“条例” |
|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开展立法协商的依据及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12000元。
材料二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为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你认为在经济上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至少写出五条)
(2)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方面的道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