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
C.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
D. |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
大气和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2)下列物质溶于足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被溶解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B.二氧化碳 C.胆矾 D.硝酸钾
(3)某学生过滤混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破损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C.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 D.仪器不干净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A.8.4g碳酸钠 | B.8.4g氧化钙 | C.8.4g镁 | D.8.4g碳酸镁 |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l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
C.图l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
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 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 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