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实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
——摘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实行怎样的制度?材料一中的“一个新朝代”是指哪个朝代?
材料二 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摘自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材料二主要批驳了哪两种观点?钱穆先生认为科举制度的内在意义和精神生命是什么?
材料三 其次我们要讲及八股文。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
——摘自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钱穆先生说八股文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八股文之所以成为“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主要是因为考试的内容局限在哪一范围内?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答。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战胜国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中国政府也派出代表出席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的正义要求,但遭到英美法的拒绝。
材料二:北京学生举行游街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沙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相继罢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和此事相关的节日叫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从材料三看6月后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新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并谈谈该历史事件展示了什么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人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四: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位美国将军。……人们很难想象, 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使日本接受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所涉及内容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作出迁都决定的是谁?他所推行的汉化措施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接受变革”的重大事件中哪一举措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5)结合上述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北师大版七上教材
材料二:歌颂世俗生活,主张享受现世,蔑视天堂和来世,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北师大版九上教材
材料三:“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战国时期百家中哪个学派最受当时统治者欢迎?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被称为什么?材料三表达了什么观念?
(3)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
(4) 受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的革命运动?
(5)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哪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感谢天子封我为诸侯!是您分给了我们土地、平民和奴隶,我们坚决效忠天子!向您纳贡,帮你驻守边疆,随时听候你的调遣。
材料二:在西汉,设专属官监察地方,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在京师设大员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
——《汉书》
材料三:“……,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制度编写的独白?该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材料二中“在京师设大员”是指什么?秦朝哪一个官员的职能与它相似?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是创立于哪一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4)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该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发展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5)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为什么都注意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十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给世界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四:见下统计表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单位:亿)

统计内容
参战国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说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2)材料二中劳合·乔治为什么说“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事件。
(4)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四统计表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