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墨、道、法究竟谁是谁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社会现实 | B.人与社会的和谐 |
C.人的生命 | D.人与自然的和谐 |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
C.解放军入北京城 |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四川地区被有的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大后方,甚至担负着中国崛起的重任“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从战国以来就是被称为“天府之国,创造了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
B.四川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 |
C.四川地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D.在改革开放中,四川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 |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
C.要依靠政府军队士兵 |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