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制度 | B.反对君主专制 |
C.提倡尊君卑臣 | D.提倡格物致知 |
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
C.扩大了统治基础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了财产私有 |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C.维护奴隶制度 |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
A.财产不能被没收 |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 |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