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南方地区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_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__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 __米, 甲乙两地的最小高差接近_____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是1:100000,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____千米。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图三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6 分)

(1)地球公转周期为______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_____的固定夹角,从而使得太阳光线直射点会发生有规律的来回移动.
(2)当地球光照出现乙图情况时,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____ 处,此时潍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
(3)地球公转至轨道的③ 处时,潍坊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参考_____季的光照情况。

某中学地理小组拟探究“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8 分)
探究主题: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探究方法:图文分析法
探究材料:

尝试探究:
(1)地震带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这是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
(2)地形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________级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这是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I 分)
(3)气候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__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这是泥石发生的诱发条件。(l 分)
(4)人类活动与泥石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________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1 分)
归纳总结: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迁移应用:
(l)人类的__________活动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和频率。(1 分)
(2)下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M 点,图中提供了① 、② 、③ 、④ 四条逃生线路,其中最安全的是_。(l 分)

(3)台湾省也是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区,请结合探究讨论分析台湾省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3 分)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世界能源使用现状及未来能源需求结构预测图

材料二:
1990 - 2010 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项)

(1)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多造成的, 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据材料分析该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3 分)
(2)材料一涉及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均丰富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_地区。(1 分)
(3)读材料一,说出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总使用量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4)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在实际生活中为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哪些事情

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洞庭湖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

(1)该区域夏初持续时间一长的特殊天气是。(l 分)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郊农业蓬勃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填字母)( l 分)

A.市场需求 B.水热条件 C.交通发展 D.劳动力变化

(3)描述洞庭湖面积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洞庭湖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一,分析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4 分)

读新疆略图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 分)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2 分)
(2)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制约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在农牧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3)甲河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下列四幅图中,______能代表该河水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2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