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04 |
0.111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2 |
-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与Q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B.L、M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L
C.T、Q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
D.M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一定温度下的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它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a 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
D.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pH减小 |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
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
下列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
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
向氨水中加入NH4Cl晶体,溶液的碱性
A.增强 | B.减弱 | C.不变 | D.为零 |
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