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广西沿海某县1990年~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该县林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表明
A.农业产值比重上升 | B.服务业人口减少 |
C.城市化进程加快 | D.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右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20~22题:“西电东送”分北、中、南三大通道,中通道以三峡水电为核心,三峡工程完工后,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最佳的蓄水时间是
A.5~6月 | B.6~7月 | C.7~8月 | D.9~10月 |
“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角洲地区而言,好处有
A.优化能源结构 |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C.消除污染 | D.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 |
B.东部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
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 |
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
煤炭给山西带来了财富,为少数人分享;也给环境带来毁灭性破坏,却由多数人承受。前者携财富远走他乡,而后者却只能留守原地,等待政府救助,政府和原住居民成为环境破坏的最终埋单者。据此完成18~19题。材料中的环境破坏问题主要由开采煤炭导致的是
①地表塌陷②水资源短缺③饮水危机④耕地破坏⑤酸雨⑥臭氧层空洞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 |
近一两年,山西煤老板组成的“山西购房团”席卷北京、上海等地,这个现象最有可能加剧大城市的什么问题
A.丰富了大城市的多元文化 | B.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C.加剧了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 D.生态环境破坏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6~17题。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 B.高耗能工业 | C.农产品加工工业 | D.高技术工业 |
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4~15题: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
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
C.丙地发展水田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