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
A.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B.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低 |
C.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 |
D.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 |
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 |
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 |
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 |
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完成: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 | B.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
C.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 D.数量和种类都增多 |
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我们应尽量:
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②使用私家车出行③选用节能灯具④调低夏季空调设定温度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石家庄本来是个小村庄,现在变成河北省省会,人口过100万,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开发 | B.交通条件的改善 | C.劳动力资源丰富 | D.市场广阔 |
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 B.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快 |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无增长 |
以下行为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A.规定汽车禁鸣区域 | B.推广使用新能源 |
C.加大建筑面积,改善居住环境 | D.垃圾分类处理 |
图13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 D.地![]() |
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 C.造纸厂 | D.大型超市 |
下表为“我国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资源 | B.资源、政策 |
C.政策、经济 | D.气候、经济 |
20世纪80年代,该市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该工业属于:
A.动力指向型 | B.原料指向型 |
C.劳动力指向型 | D.技术指向型 |
图12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 B.热量 | C.科技 | D.市场 |
图11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
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 B.乙、丁 |
C.乙、丙 | D.甲、丙 |
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