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铁路沿线示意图,近年来,在该铁路东部地区频频发生雾霾天气。

材料二   雾是由大量在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冰晶或者微小水滴、颗粒等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霾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及灰尘等颗粒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漂浮在一定范围内,使大气变得混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能减弱太阳紫外线并携带多种病菌。
(1)③地成为我国重要的食品生产基地,像科迪汤圆、三元食品等均产自该地区,试分析该城市发展食品工业的有利条件。
(2)②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试分析雾霾天气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秸秆生产沼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沼气生产过程的物质循环。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按形成和来源,沼气应是___________(一次或二次)能源,是间接形成的____________能。
(3)如果将图中右边环节去掉,对农业生态系统将产生什么影响?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则“皆士峰缭绕,兼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
徐霞客为_朝代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熟于战国年间的《 _______》和北魏骊道元的《 ______》等。
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2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图乙所示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②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①、③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乙中河流东、西两岸支流的水文特征,完成下表。

支流
水量
含沙量
水位季节变化
落差
东岸




西岸




(4)图甲中N地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_____,图乙中M地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M、N所在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移动的差异及原因________。

13.下图为热带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该岛屿常年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缺乏。A处为一死火山口。该岛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不超过两小时。
(1)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可能的是(双选)()
A.该岛位于西半球,但在180°以西 B.考察小组上岛不久即传来好消息,他们发现了硫磺矿
C.该岛河流湍急,有开发水电的良好条件 D.12月22日这一天,岛上的白昼时间为全年最长
(2)该岛上温泉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
(3)该岛屿农业开发中,最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为防止自然灾害对农场的破坏,规划中的b地宜建设
(4)有关专家就海岛开发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有()
A.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 B.加强海岛港口建设,发展对外交通
C.利用海岛为基地,大力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D.利用海岛的优势,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经 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 地貌。
乙省南部是我国 作物的生产基地,种植这类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丙地气候湿润,但地表却缺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