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的基因获取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法可合成未知序列的任意大小的DNA片段 |
B.真核与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均可从基因文库中提取 |
C.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一般不从cDNA文库中提取 |
D.若可设计出特定引物,PCR方法也可获取目的基因 |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对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观察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示意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的“十字形结构”、“ 环形圈”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种变异分别源于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
②甲、乙两图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
③甲图的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是HAa或hBb
④乙图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四位同学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用无水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
B.乙用洋葱鳞片叶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
C.丙用X射线照射植物幼苗诱导基因突变 |
D.丁用调查法调查计算人群中色盲发病率 |
右图示某家庭遗传系谱,甲病(A-a)与乙病(B-b)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2号不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
B.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5/6 |
C.5号与一乙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后代基因型为BbXAXa的概率是1/4 |
D.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 |
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合成的目的基因,其种类及控制的性状分别是( )
A.一种、相同性状 | B.一种、不同性状 |
C.多种、相同性状 | D.多种、不同性状 |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10 | B. 20 | C.30 | D.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