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0年10月25日、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连续遭遇地震、海啸以及火山喷发,灾难已造成300多人死亡,几百人失踪,数万人无家可归。
分析印度尼西亚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并就防灾减灾提出几点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上图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下图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上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下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主要体现在。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原因有。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