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曾在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上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学说
③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朱熹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问:“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这些故事说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螺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螺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
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
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是()
A.政治领袖 | B.科技精英 | C.人民群众 | D.英雄人物 |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 |
C.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调整 |
D.上层建筑的调整必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