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
材料二 围绕着“美丽广东”这个主题,2014年广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
(2)请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解读广东省城镇化做法中体现的哲理
(3)某校积极响应建设“美丽广东”的号召要打造“美丽校园”,就“美丽校园人人共享,美丽校园人人有责” 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该校同学,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你交流发言的提纲。
从2014年1月1号开始,作为最有希望成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最后一个任期结束时留下的“政治遗产”——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开始全面实施。
从最初在国会勉强过关,到因涉及联邦与州权力的分配问题而引发诉讼,涉险赢得最高法院“不违宪”的裁决,再到引发两党恶斗、导致政府关门,医改法案自提上议程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屡遭挫折。2月10日,最新“变数”又传出——美国政府宣布推迟“医改法案”中关键条款的强制实施日期。
结合材料,分析美国总统的医改政策屡遭挫折的原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简政放权,为此,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向地方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结合材料,运用民主集中制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材料二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1)请运用社会再生产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10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我国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及财政支出比重(2013年度)
注:201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12.9万亿元。截止2013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共计负债20.6万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拉弗曲线,该曲线大体上解释了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为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国家某课题组为政府提交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种类。
方案二加印钞票,减少民生支出。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用数据予以证明。
(2)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以及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施上述方案的后果。
“家”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键点,是一座桥。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训、家风传承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美德,它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例如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他的成才与家教密切相关。其父陈敬元,一生不肯入仕。他弥留之际留给儿子的家训是:居家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和平以待人、为官务守廉正、凡事当留余地、恤贫苦乡亲、敬老兼爱幼、富不淫贫不盗。之后的10。多年,他的儿子、孙子和重孙,都遵循此家教,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优良家风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