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外交部发言人就此表示:“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对于任何挑衅行为,必将予以坚决应对。”这是因为
①领土和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③维护国家主权是正当的、正义的
④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直领诗情到碧霄。”这首诗反映出的哲理是

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D.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不仅向他人虚心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知道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了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A.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主要说明

A.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性
B.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有不同的作用
C.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D.人的意识随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古代思想家旬子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人是自然界的奴隶,只能任凭自然的摆布
B.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命令自然
C.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