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1)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2)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3月27日,在嘉兴市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世博推动地区发展,“长三角”成员城市由此前的16个城市增加到22个城市。
材料二:新“长三角”示意图(图16)。

材料三:2008年原长三角和盐城市三大产业结构图(图17)。

⑴新“长三角”地区跨越了沪、苏、(填简称)等四个省级行政区。该地区核心城市是
⑵比较2008年盐城市和原长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⑶简述“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对新加入的地区和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⑷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不足,解决的办法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⑷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电东送”工程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工业基地,据图写出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据图分析,“西电东送”工程三条路线的电力构成有何差异?
(3)“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图12和图13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
(3)从图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