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化学概念和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某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B.若将反应Fe + 2Fe2+ = 3Fe3+设计成原电池,则正极材料一定为铁 |
C.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
D.若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则甲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B.NaHC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
C.金属铝的生产是以Al2O3为原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 |
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褪去,再加热恢复红色 |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AlO2-、Cl-、SO42- |
B.H+、Ba2+、Cl-、NO3- |
C.Ca2+、Fe2+、NO3-、HCO3- |
D.Na+、Cl-、CO32-、SO32-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MnO2+4HCl(浓)![]() |
B.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
C.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呈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 |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SO2:2ClO−+SO2+H2O=SO32-+2HClO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5NA |
B.标准状况下,7.1 g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C.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
D.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
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KOH | B.Na2SO4 | C.CO2 | D.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