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巴西轮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域名称①__________洋, ②___________洋。
(3)河流③冲积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平原,该平原属于_______气候,平原上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林,因产生了世界五分之一的氧气供给量,所以被誉为 “__________”。
(4)图中A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__________。
(5)B是巴西首都________,图中D、E字母代号中表示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的是________。
(6)图中位于巴西首都_______方向的C处有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世界著名的_____水电站。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巴西首都迁移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主题三【人文条件与区域发展】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人文条件对美国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工业发达,先后形成了三大工业区:东北部钢铁、汽车老工业区;南部休斯敦石化、宇航工业区;西部旧金山附近“硅谷”电子工业区。如图示意美国工业区分布。

(1)图中A附近的农业带是_____,说明该农业带形成的人文条件。

(2)“硅谷”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是美国最大的新兴工业区。据图说明其形成的人文条件。

探究二:人文条件对印度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近 2000 万。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虽然播种面积广大,但仍存在粮食供应问题。工业城市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俗称“印度硅谷”。如图示意印度主要工农业区分布和孟买气候资料。

(3)分析印度存在粮食供应问题的原因。

(4)与美国“硅谷”相比,说明班加罗尔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

(5)【结论】_____、城市、交通、_____等人文要素,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题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金刚石、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两个区域的矿产资源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图示意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和中东部分地区石油资源分布。

(1)中东匮乏的自然资源是_____,从气候角度分析该资源匮乏的原因。

(2)很长时间以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靠出口_____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实现经济多样化,该地可以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发展_____业。

探究二: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大部分通过海详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3)如图示意波斯湾地区石油主要外运方向。

图中,甲是_____运河,乙是_____海峡。“海上生命线”是指_____,说明其对东亚发展的重要性。

(4)【结论】丰富的_____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捷的_____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物资流动。

主题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分析台湾岛和海南岛植物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育种基地,培育的水稻良种供应全国和全球多个国家种植。台湾岛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如图示意台湾岛地形、海南岛位置和海口市气候资料。

(1)绘制台湾岛沿北回归线(AB段)的地形剖面图。

(2)台湾岛地形垂直高度差异大,玉山海拔 3952 米。玉山山顶的气温比沿海低_____(保留一位小数),气温垂直变化大,植物类型多样。

(3)海南岛的作物熟制可以实现一年多次种子选育。分析海南岛利于育种工作的气候条件。

探究二:分析自然条件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关系。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玉米、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如图示意东北地区作物分布和哈尔滨气候资料。

(4)与华北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其优越的土地条件是_____、_____。

(5)水稻喜湿热。对比海口和哈尔滨气候资料图,说明我国南、北方适合水稻种植的共同气候特点。

(6)【结论】_____、_____、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科技可以改变自然条件的限制,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历史上,大运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以“漕运”著名。目前,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可以季节性通航或全年通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向华北平原供水。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和图2大运河“漕运”画作。

(1)写出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依次连接的五大水系。说明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

(2)分析京杭大运河南方河段全年通航的原因,补充下列图表内容。

(3)说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的优势。

料二: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线通水。实现全线通水后,从大运河引水灌溉,将置换用来灌溉北方约 60 万亩耕地的地下水;大运河向途经的河道补水总长达到 1230 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能够回升或保持稳定;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有水河道长度增加约 112 公里,改善了运河水资源条件,促进了运河生态环境复苏。

(4)仿照示例,结合资料补充例证,说明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后的意义。

示例:大运河引水灌溉,沿岸减少开采地下水。

①大运河向途经的河道补水,__________。

②大运河有水河道长度增加,__________。

珠江三角洲洪涝灾害频发,人们依据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模式——基塘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示意图和图2广州气候资料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多洪涝灾害的原因,补充下面的关系图。

地形

地势①_____,排水不畅

易积水,多洪涝灾害

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②_____季,多暴雨

水系

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材料二:为了防治洪涝灾害,人们对三角洲的地形进行了改造,把低洼地区深挖成池塘,挖出的塘泥堆在池塘周围,将原有低地抬高成为基堤。塘内养鱼,在塘基(基堤)上种植桑树,桑叶可以养蚕,蚕沙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这种生态农业模式被称为基塘农业。

(2)根据材料二,完善下面框图内容。

材料三:随着珠江三角洲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基”上作物多样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为“杂基”;二是“塘”中养鱼集约化,实行机械化养鱼,增加了鱼的品种,提高了鱼的产量。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片农田被用于房屋建设,“基塘”面积已大大缩小。

(3)请你为基塘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