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淡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A地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A.养殖 | B.改善气候 | C.分洪与蓄洪 | D.立体开发利用 |
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下游地区植树造林 | B.在乙河上游修建水库 |
C.下游退耕还湖 | D.修建和加固河堤 |
读某调水工程图,完成下列问题。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线的数值大于B线 | B.图中山脉是武夷山 |
C.此调水工程是东水西调 | D.受到寒流影响 |
关于C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充沛,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
B.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
C.羊毛是该地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
D.该地的农事活动有轮荒现象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
D.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了大量的以专业生产某一类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城镇,如南海平洲的制鞋,顺德乐从的家具等,这些工业镇往往“一镇一品”,颇具特色。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因素中,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平坦的地形 | B.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C.优越的地理位置 | D.丰富的矿产资源 |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B.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C.搞好城镇和区域发展规划 |
D.改造并淘汰那些能耗大、成本搞、污染严重的企业 |
读我国东部某市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结构演变图,完成下列问题。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
B.目前该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
C.该市应加快第一产业发展,提高第一产业比重和产值 |
D.该市应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
目前,该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困境。对此,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B.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