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再现的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城 |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C.日军占领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
D.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的举行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
A.巴黎公社失败时 | B.世贸组织成立时 |
C.欧元问世时 | D.两极格局瓦解时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当时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改善新中国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①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亚非会议顺利举行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联合国宪章》以及其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遵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说明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
C.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