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去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所给材料,完成问题。(12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表1: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1980年
1990年
2005年

费构

石油(PJ)
546
355
350
煤炭(PJ)
241
328
165
天然气(PJ)
O
82
192
可再生能源 (PJ)
24
50
130
能源自给率(%)
5
52
156
C0:排放(万吨)
531 0
5270
4940

材料三: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丹麦自然地理特征。(5分)
(2)试分析材料一图示区域冬季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原因。(2分)
(3)据材料一分析丹麦水能蕴藏量不丰富的原因。(2分)
(4)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己走上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3分)

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问题。(8分)。

⑴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⑵判断乙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
⑶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A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⑷乙河流域盛产稻米,其大米质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根据所给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珊瑚虫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靠它们体内与其共生的单细胞藻类虫黄藻提供。虫黄藻的共生和光合作用是珊瑚礁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虫黄藻需要生长在22 ℃~30 ℃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

(1)图中A、B、C三海域中有珊瑚礁分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他两处没有珊瑚礁分布的原因。(3分)
(2)下图能反映甲图中P地气候的是________,该气候与美国东南部气候类型相同,但该气候在甲图中的分布面积远小于美国东南部,试从影响气候的诸因素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4分)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人口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为什么?(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材料二 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多选,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量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