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除去混入CO2 中的O2 |
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
| B |
从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 |
加入少量的铜粉,过滤 |
| C |
除去CuO粉末中含有的MnO2 |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 D |
从CaCO3 和CaO的混合粉末中得到Ca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衣服晾干 | B.食物霉变 | C.电灯发光 | D.轮胎爆裂 |
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
|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
|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
|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 质 |
a |
b |
c |
d |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0.5 |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56 |
7.2 |
0.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方程式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如下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