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B.Na、Mg、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
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A |
B |
C |
D |
|
研究目的 |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平衡体系中增加N2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示意图 |
![]() |
![]() |
![]() |
![]()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得b克固体 |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
下图装置可用于
A.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B.用NH4Cl与Ca(OH)2,制取NH3 |
C.用Cu和浓HNO3反应制取NO2 |
D.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2+、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W2+>X+ | B.离子的还原性Y2->Z- |
C.氢化物的稳定性 H2Y>HZ | D.原子半径 X < W |
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
②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
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⑤水泥、砂子和水混合后硬化
⑥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③⑤ | D.①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