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30多次下述循环:90~95 ℃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60 ℃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0~75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为
A.46% | B.26% | C.54% | D.24% |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 |
C.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
D.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 |
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1为白
化病患者的概率()
A.AA、Aa和1/16 B.Aa、Aa和1/9
C.Aa、AA和1/4 D.Aa、Aa和1/64
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含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0 | B.50%、50% | C.50%、100% | D.100%、100% |
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